Additional Blogs by Members
cancel
Showing results for 
Search instead for 
Did you mean: 
Former Member
0 Kudos

第五章 复习前章的例子

首先,让我们来看看主要的几个部分:

第一部分:SLD的配置

  这个部分其实非常简单,定义好productcomponent,技术系统,业务系统就ok,没有什么高深的东西,当然这是从技术角度来讲。但是大家要明白,这部分是系统架构设计的基础,如果对于一个企业已经有相当规模的应用组件,如何组织是个大问题,也是体现功力的部分。


第二部分:IR的配置

  这个部分主要是接口内容的配置,东西比较多,让我们来梳理一下:

  首先,需要一个命名空间,让我们来组织要做的接口,这个需要从SLD中导入我们自己定义的东西。

  然后,需要定义接口对象,这里面包含的东西也不少,基础是数据类型(DT ,然后是消息类型(MT),MT引用DT;然后是消息接口(MI),MI引用MT;如果没有特殊的要求,接口对象的定义完毕。

  接下来,需要定义映射对象,这里面东西少些,比较好记,顺序要搞清楚。先定义消息映射(MM),即字段的映射,转换之类的;然后定义接口的映射(IM),IM会引用MM

  当以上对象都定义好之后,对于一些简单的接口,工作算完成,记得在做好之后要激活所有的配置对象。


第三部分:ID的配置

ID的配置应该是最复杂的,继续我们的梳理:

  •   首先,定义场景,这里面分有party的和没有party的,一般在企业内部,不需要party,企业间,需要party
  •   接下来,就是创建业务服务或者分配业务系统(SLD中创建),在我们上面的例子中使用的是业务服务。业务服务中会引用MI(不记得了,在IR中定义的)
  •   接下来,在业务服务或者业务系统下面创建传输通道(communication Channel,后面称CC),可以说是ID的核心配置,这里面需要选择adapter的类型,决定了该接口以何种方式传输。
  •   接下来,通道好了,那发送方该如何发送呢,于是需要定义发送方协议,sender agreement,会引用MI以及CC
  •   接下来,发送方的协议好了,该发给哪里接受呢?于是需要定义接收方决定方法,receiver determination
  •   接下来,接收方已经决定好了,从哪里发送呢,于是需要定义接口决定方法,即interface determination
  • 再接下来,知道发到哪里,也知道通过哪个接口发,那么接收方是否接受呢,于是需要定义接收方协议。

  好啦,到这里ID配置结束,东西多了些,不过很有顺序,非常容易理解记忆。


第四部分:监控

  这里不多说,反正就那么几个工具,大概写下:

   ABAP端监控:SXMB_ADMIN

  通道监控:http://host:50000/mdt/channelmonitorservlet

  Java端监控: http://hots:50000/rwb/index.jsp